2013年2月15日 星期五

那些旅伴教我的事

<2012,中美之旅 1>

「這樣的組合只會有一次」大學的時候,無論練習比賽,常常激勵彼此的就是這句話。
要珍惜每一次一起打球的機會,珍惜每一次練啦啦隊的機會諸如此類。
去年,2012年,暑假去了中美洲,在寫遊記之前,覺得應該先來記錄一下旅伴
或者,應該說,先感謝一下這些朋友們,讓我擁有這次美好的旅行。
而真的,非常有可能「這樣的組合只會有一次」

一開始,並不是要去中美洲的,目的地其實是土耳其,我和大學同學,男,先稱他D
正好都帶完一屆畢業班,暑假在新職未安排上任之前可以有一個比較大的空檔假期
因此出國長途旅行,就成為我們的目標。可惜的是,土耳其這地方,好雖好,
地理系很多學長姐都去過了
而同學呢,不當老師的多了,當老師的約不到,學弟妹不當老師的更多,當老師在被拗。
反正,結論就是我們在大學這一塊,找不到人去土耳其。
只好冒險上網找旅伴,想不到那麼難找這可讓人困擾了,
我和D的感情再好、交情再深,孤男寡女同遊一個月,對於已經結婚的我來說,不太好。
為難之際,之前一起去過菲律賓的C學姐,問我們要不要去中美洲,
結果D明著問我的意見,暗著卻早已將心靠攏過去了。
我想說,好吧,反正C學姐人不錯呀!而且我只是想去長途旅行,
目的地不是土耳其不是那麼重要,難得有機會有人要去中美洲,那就去吧!

於是我們兩人,就和C學姐以及另外的兩位學姐五人成團前進中美洲
一、
在這過程中,C學姐扮演非常強大的角色。
為什麼呢,因為C學姐的英文是很好的,溝通上面沒什麼問題
但是中美洲畢竟是西班牙為主的國家,不會講個西班牙文還是不行的。
從C學姐的身上我看到努力學習當地語言的那種態度,夾雜著英文、肢體語言
和一些西語單字,努力和當地人溝通。尤其是,我們所預想不到的,中美洲,
別以為他離美國很近就很會英語,他們可是抱著這樣的想法喔:
「你們為什麼不學好西班牙文再來」西班牙文不學個一兩句在中美洲真的不行。
幸好有學姐。
#所以,今年夏天預計會去日本(只是預計,口袋不夠深呀)
 即將開始的社區大學,就報名日語課程了。這都是因為學姐給我的教誨。
 去菲律賓的時候,菲律賓的英文滿通的,講英文就可以。
    但是菲律賓其實有菲律賓語,
 學姐有時候也會問個幾句,這個用菲律賓語怎麼說之類的。
二、
出去玩,自助旅行攜帶工具書是必要的,但除了工具書,
學姐們還有「筆記」或者說是「摘要」也是可以的,
出國前的準備可謂十分充足。自助旅行這件事,除了自由,還是自由。
自由可以說是大部份自助的人不願意跟團的理由吧!
但不跟團也會有個缺點是,你去到那個地方,不知道要看什麼沒有人為你講解說明。
做功課變成很重要的事情。學姐們在這方面做的很好,很令人佩服。
#所以呀,不只是搜集景點的資訊,現在在去一個地方之前,
    當地相關的文化、歷史之類的書籍也都會事先閱讀
 雖然會比較累,但旅行可以變的比較充實。
三、
學姐們強大還有,在過程中對於筆記的注重。
有時候玩到很晚,就會覺得那不要寫今天的日記了。
但是學姐們還是會努力的寫,寫不完的話。也會利用旅行的空檔時間補足進度。
在這趟旅行當中,因為我是那種日記寫的很快的人
(因為D和學姐都會畫畫還是畫地圖之類的,BUT我不會,就是文字的描述而已)
P7295539<- br="">常常在大家狂補日記的時候,發呆或是看看工具書之類的。
除此之外,學姐們還攜帶口紅膠、剪刀之類的東西
坐車的車票啦、景點的門票啦、或是導覽的簡介資料,
學姐都是立馬貼在日記本上,多餘不要的就丟。
我問其中一個學姐,為什麼要這樣做,
她說,因為回去的時候才整理,就只會一包一包堆在那裡
說的真是完全正確呀......
#說到記錄,又不得不提C學姐,C學姐除了日記本,還會隨身攜帶一個小本子
立馬記錄下旅行中所看所聽所問。比方說我們看到路邊攤在賣的東西
P7060154
像這個,學姐就會請老闆或是其他顧客在筆記本上寫下食物的名字。
#另外,旅行中,拍不下的使用錄影是很正常的事
但學姐們的錄影不只是錄影,簡直就像是在錄旅遊節目,是上課要用的那種影片。
不行的話還會重來一直錄,真的讓我非常嘆為觀止這種敬業態度。

四、
在這群旅伴中,學姐群很強,C學姐知道的事情很多,其中一個學姐當媽了,
全程真的很像媽媽在照顧我們。
很會畫畫的學姐,脾氣好,好相處,有點天然呆的個性帶給大家很多歡樂。
而我的好朋友D,則是明信片的愛好者,到了充滿文藝氣息的哈瓦那不忘請畫家畫明信片
(到達某個景點的時候,他也會非常安耐曬的在那邊自己畫明信片,記錄眼前所見)
P7305674
P7305675
當然,最厲害的還有畫地圖。學姐們也很誇獎。

從這群旅伴當中,我了解到一件事,彼此包容和互補的重要性。
而所謂的互補如果要能成立,真的就是要有包容,
然後,有人是這個團體的潤滑劑,有人是這個團體的LEADER

以後有沒有機會再一起玩,不知道,但我想這次的經驗,很值得回味。
謝謝你們眨眼睛

2013年2月14日 星期四

馬拉松二年級生-上學期

2012/08-2013/01

合計里程:1375.6km 平均:約229km/月
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 2013年1月 (150.8 km)

        2012年12月 (283.2 km)
        2012年11月 (235.8 km)
        2012年10月 (261.5 km)
        2012年9月 (260.8 km)
        2012年8月 (183.5 km)

八月份,剛從中美洲回來,一個月沒練習,慢慢的恢復運動量
因為太久沒有跑步的關係,跑操場又變得有點令人厭煩。

不過,熟悉的感覺不久還是的跑回來的。可惜因為天氣的炎熱
 所以在練習量上面並沒有達到預期的200km

九月份,距離本來要開始拉長的,卻沒有的。假日大多是一天兩餐來補足里程。
意思是說,本來說跑個26km好了,卻跑個16k17k就不想跑了,天氣太熱。
所以就先休息了。然後下午又被強烈的罪惡感驅動跑去補里程數。把該跑的量補足
九月份大抵而言是這樣的狀況。

進到十月,才有在石岡馬前唯一一次的30+
而且從這次的練習開始,基本上去跑山都自己去跑了。
原因是因為李先生不喜歡跑山,我覺得既然你不想跑,那也不要浪費時間陪我練習了
在家乖乖做家事好了<無誤>因為李先生沒開車陪我,我背水袋背包,準備兩個能量果凍就去跑了。
中途就沒能後悔了。才能把30+跑完吧我想。
10/27比賽第二場馬拉松,預計要破四的,想說這路線應該很簡單。
結果簡單的是我的腦袋不是路線。後面的大魔王把我給打敗,又步兵。

從石岡開始,是很密集的比賽
石岡跑完是臺灣大道,臺灣大道跑完又田中馬,然後是mizuno接力
連四週的活動,再加上這段時間週六都要上課
等於是週六上班週日跑馬這樣的情勢,讓人感覺假日好忙碌。
也讓我下了一個決定,那就是再也不跑半馬了......
#原因是因為,既然要比賽了,特地去,跑半馬很可惜,而且半馬要跑很快,超煩的
  慢慢跑比較舒服,比較起來,還是跑全馬的tempo比較讓人喜歡。
  當然,你也可以說,跑半馬也可以慢慢跑呀!問題是有一種東西叫好勝心,它會不小心跑
  出來。而全馬因為他擁有42km的距離,你再怎樣好勝也無法「快」到像半馬那樣的。
#至於接力賽,這是很棒的體驗。因為這是一個團體活動。
  去淡水慢跑,當扯後腿的(無誤) 最後得到第13名,自己也滿開心的
#田中馬,其實上坡很少,但我還是有走路,四百公尺毀了我「至少都沒有用走的」這樣
  的企圖心。前半的狀態很好,但可以說是爆衝了,導致後繼無力。再加上溫度 ,其實
  我比自己想像中的,還不耐熱。日常生活中,是耐熱的人,跑馬拉松卻不是。

田中馬結束,因為接下來的比賽,地形應該都很平才對
所以要破四的欲望也就變得強烈。在練習的過程當中,速度也開始拉快
連輕鬆跑也是這樣。雖然名為輕鬆跑,實際上的配速卻是330的輕鬆跑
而不是我的水平要去跑的輕鬆跑。總而言之就是跑太快的意思。
練習間歇和tempo大概也都是這樣的意思,都是以要跑330這樣的目標去配速
雖然都能達成,但我想這個過程現在馬後砲一下,對身體應該是造成了不小的負擔。

除了練習,不跑步的日子,進入冬令時間,盡量會去騎車或是飛輪
因為冬季是容易變胖的季節,高熱量的食物也會比夏季吃的多。
除此之外,破四的強烈想法,導致我天天做核心,每天至少做上二十分鐘
(遇上生理期不能給下腹壓力當然就沒練了)

來到十二月,首先到來的是艋舺馬,第一次淋大雨跑馬拉松,好爛漫。
配速全程在掌控中,以5:36跑完,結果,沒跑進四小時......因為里程多了一公里
雖然遺憾,但是後半段沒掉速了 ,對於信心的增加很有幫助。
艋舺跑完,到虎尾馬,有三個禮拜的空檔時間。這段時間,雙週run一次tempo或間歇
人有目標的時候,討厭的事情都願意去做。艋舺馬因為里程有多,所以多了三秒沒破四
虎尾馬再掉漆的話,就真的哭哭了。所以雖然很討厭跑間歇還是去跑了。
有時候跑完因為吃太飽(學校午餐我都吃很多......)還會有點想吐XDD
而到虎尾馬當天,信心強烈到覺得至少可以跑個3:50,不只是跑進四小時了。
因為已經做了很多的努力,連身材也調整的很好。消失很久的腹肌在冬季竟然出現了

十二月,其實就是在跑進四小時這樣的念頭與跑出PB的喜悅這樣的過程中度過的
不過,樂極生悲,有時候就是這樣。而最討厭的,真的是當妳覺得狀況正好的時候就來個受傷。進到2013年,不久就受傷,負傷+感冒跑了泰雅馬,然後腳痛到無法走路
跑跑停停,為了金門馬,跑完金門馬休息。一月的跑量也下降到只有150k
到現在,終於傷癒復出,慢慢的已經可以跑到10k了。回顧上半年,負傷比賽已經是不用提的
教訓了。如果想著比賽中情況不對要放棄的話,以我的個性是不可能做到的。
所 以,下半年,本來應該要跑的拜年馬已經放棄了。

回顧上半年,和這次的受傷
傷勢目前的狀況是:
小腿的肌力尚未完全恢復,但可以正常跑步了
但因為肌力還是明顯不足,所以沒有辦法穩定腳踝
跑步的時候腳踝會有奇怪的感覺,但那不是痛覺就是了
騎單車會明顯發現,肌力的差異跟身體還是下意識保護左腳
意思是說右腳會明顯出比較多的力。所以不論是騎單車還是飛輪
這種明顯由大腿帶動的腳部活動,右大腿都比左大腿還酸(運動後)

 心得和結論則是:
1、比賽後或是訓練後保養的重要性。以訓練來說,輕鬆跑還好
   但是跑tempo或是間歇、LSD對身體都是比較大的負擔
   要比照比賽,跑完冰敷會比較好。回想起來,跑上北大武
   也許是爆小腿的近因也不一定。因為跑完就直接上車,沒什麼伸展拉筋
   更別說是冰敷這樣的動作了。但這明明是一次超硬的練習
#  現在想起來,還是覺得跑上北大武很厲害(真不要臉)
   重點是可以邊跑邊和我哥聊天。我們的心肺功能都很好
2、平常的訓練,要遵守「慢慢跑比較快」的原則
   也就是說就算原本設定是要輕鬆跑,結果都不太輕鬆
   跑的強度都太高了。想法是,平常沒有跑那麼快,怎麼期待比賽時跑出那樣的速度
   然而,事實證明,這樣的想法其實是錯的,反而提高受傷的機率。
3、基於拉筋伸展的重要性,說到做到去學瑜珈
   社區大學正好有開瑜珈課程就跑去報名了,還拉李先生一起參加
   原本我對瑜珈是沒什麼興趣的,在我的想法裡面,瑜珈是休閒不是運動
   不過,基於對於身體的保護,甚至是增進運動的表現,去學一下也沒損失
   為了增進身體的協調和韻律感,以後跑去學跳舞也是有可能的。
4、光是拉筋伸展還不夠,肌肉在重覆的使用下還是會緊繃
   運動員身邊的防護員會做運動按摩不是沒有原因的
   不過,在臺灣一般人要找運動按摩不是那麼容易,就算有價格也不太親民
   考慮一般的全身按摩其實效果也是不錯的。比賽季節一個月去按摩一次。
#  上次去台中,姐姐帶我們去按摩,按完整個下半身超鬆的。
   當然,不得不承認,物理治療師的按摩效果其實更好
   不過,物治是算部位的,一個部位600,兩個部位800,有點貴。
5、賽季大概是10月~4月,夏季馬拉松基本上都不會參加了
   從田中馬到泰雅到金門,發現平常的我雖然很耐熱,跑馬的時候卻不行
   夏天大概是不太會跑馬了,甚至跑步也會跑少一點。這次受傷我不由得回想起來
   步入路跑的最初衷,是參加三鐵,不是馬拉松。但我現在還沒學會游泳耶!
   今年夏天的目標吧!不過除了學會游泳,還有另一個困難點是對騎單車比賽的恐懼
   騎單車是好的休閒活動,但不適合比賽,很危險。

6、以這樣的比賽季,7個月,考量合宜的賽事密度,最多應該只能跑到10場
   這一年,算是超量的,對身體是很大的負擔。白話文就是:「參賽太頻繁了」
   對我來說,重點可不是跑業績而已,好勝心真是與生俱來的特質
   跑不好不如不要跑。也不是真要得獎什麼的,而是不能好好跑,跑一個滿意的成績
   出來的話,倒不如不要跑。而這通常是要走「練習-比賽」這樣的程序的。
   只有不斷的比賽,沒有不斷的練習,比賽的成果是不會有什麼感動的。
   另一說法是,以戰養戰並不適合我。
 7、仔細回想,家人的關心和體貼。參賽密度之頻繁,其實家人很擔心,但說話很小心。
       因為我就是那種你越說我越故意的人呀。尤其是自己積極投入的事情,實在很難聽得進
      別人的勸,但是漸漸的我也明白了,適時聽進去和停下來想想自己在做什麼的重要性。
      渾渾噩噩的比賽,一場過一場,是毫無意思的,專注於是數字的累積是毫無意義的。
      我不由得回想起大學的某一年,因為比賽的場次過多,隊裡起的爭執,比賽就是展現
      練 習的成果,要記註這樣簡單的原則和道理。要記住家人的關心,如果跑步不會讓自己
     更健康,生活更充實、滿足,這樣的跑步是沒有意思的。而除了家人,最重要的人,
     就是小駱。女生跑馬拉松是孤單的。有些事情和感受,是和男性跑友無法分享的。
    幸好有小駱,真的。


2013年2月5日 星期二

這次的受傷歷程

01/01 元旦,穿新鞋去跑步,跑14km
一開始跑就覺得左小腿很腫脹,跑到後來有比較好了
但當天的練習,速度出不來,跑的很吃力。
01/02 隔天照常去跑步,預計要跑間歇,暖身時候
一下腳就刺痛起來,跑的不太順,後來跑間歇
速度衝的上來,而且小腿沒有痛,中間緩衝800之後
再跑第二趟就痛了,只好倖倖然結束練習。

回家先用護膝套住小腿,休息兩天,泰雅馬前小腿未有疼痛的感覺
走路、上下樓梯都很正常。

泰雅馬當天,受感冒影響,16k開始,明顯喘不過氣
21k開始上坡,決定走路,走了一段平路出現了,想用跑的
小腿開始痛了,如同1/2暖身時下腳的刺痛感。
只好繼續走。走到喝咖啡的地方噴肌樂,下坡想說要衝了,結果比平路跑還痛
忍痛跑下坡,開始跑走。結果,後來痛的是橫隔膜不是腿。
當天比賽完,腳沒有明顯的不適,至少還可以走路上下樓梯
結果,晚上要洗澡,脫掉腿套,一下腳痛的哇哇叫,沒有辦法走路了。跛腳。

隔天持續跛腳,痛的地方,出現在膝蓋的後側
星期一,1/7早上請假去看醫生,醫生說是過度疲勞,開藥給我吃,沒了。
之後幾天持續休息,痛的點從膝蓋後方轉到小腿上部然後到接近腳踝的位置

01/12去陪跑三太子,跑的時候,大部份的時間沒有明顯的疼痛
只有下坡腳踝會痛,還有因為陪跑非常輕鬆,中間跑跑停停的
只要停下來休息再跑腳就會有點不舒服,但若持續在跑的狀態的話卻不會
跑完回去,下樓梯出現明顯的疼痛

當天下午,小駱學姐陪我去做物理治療,小腿肌肉放鬆後,上下樓梯的疼痛狀況好轉
星期一1/14,去看另一間復健科,他說我腓腸肌拉傷,當天到星期四持續做電療和超音波
上下樓梯的疼痛和走路的疼痛變得較為些微,我也不乖跑去跑步(因為有金門馬)
跑的時候沒問題,但是做超音波的地方會有疼痛感,所以星期五就不敢去做了。
ps   聽說有受傷的話,做超音波會酸,但老實說我一點fu都沒有......

金門馬當天,跑的時候,小腿不太會痛,反而一開始前幾k,腳踝感覺怪怪的
小腿開始痛,是後32k,跑加走的時候,大概40k左右,小腿開始有痛的感覺
當天跑完,馬上冰敷,隔天起床,小腿肚不小心被李先生碰到無敵痛!!!
走路、上下樓梯等都受到影響,都滿痛的,含淚走上大武山看石頭......

回來之後,跑去看復健科,第三個醫師了,診斷為拉傷,但她說話太誇張了
有點不信任,隔天乖乖去做復健,覺得沒什麼感覺,就索性不去了。

沒做復健的時間,大多就是自己拉筋放鬆,用滾棒和物理治療師教的拉筋方法
1/27和同事去爬山,走步道的時候,小腿不覺得疼痛,但是走的很小心就是了
隔天醒來,右腿有鐵腿的感覺,左腳並沒有明顯的不適
1/29跑去跑步,因為是老地方,所以很多人已經算認識了
阿伯說我「右腳受傷」看起來,右腳的鐵腿還比較影響跑步
隔天醒來,下樓梯的時候左小腿又痛了,決定再去看醫生。

這次跑到彰基分院去看,掛骨科,想說這次醫生是運動傷害專長的
比較有信任感。先照x光,確定沒有疲勞性骨折,他也不覺得我有拉傷
如果有某個地方會持續疼痛的話那可能是有「小拉傷」
但問題是,我跑完最痛的地方雖然是小腿肚(也就是腓腸肌的部份)
但是跑的過程當中,如果有不適反而是腳踝的部份。
醫生的診斷的是過度疲勞、緊繃,他說這種情況下肌肉其實也是會疼痛。


2/3,去做全身按摩,要按小腿的時候我都非常緊張
但是按右小腿比左小腿還痛,因為左小腿可能物理治療時已經放鬆過一次了
右小腿還沒,師父按下去的時候真的很想罵髒話,很痛。
大腿也很痛,左右腿都是。臀肌因為之前也按過了,所以感覺沒有很痛。

按完之後,如有神助。本來單腳跳不起來,可以跳起來了。
而且落地的時候腳踝不會痛……


四個醫生,兩種診斷,你比較信那一個??!!

我覺得,還是不要受傷好了,因為受傷之後,得不到解答是很惱人的事情。

被診斷拉傷,之所以不信,是因為我覺得拉傷的地方,都拉傷了在運動中為什麼不會疼痛
而且我越動越不痛,這真的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?!
而且在拉傷的當下,當事人通常都會有感覺吧!但我的小腿痛一開始的感覺都是整隻腳在痛的,也就是下腳後,整隻小腿的刺痛感。不覺得是那條筋特別去拉到了。

比較相信過度疲勞跟緊繃是因為,賽事的確參與的很頻繁,要檢討。
而且運動前後的暖身收操和平時保養的伸展,我都非常缺乏,說不重視也沒錯。